紅花 英文名Safflower,為菊科的一年生植物。原產於亞洲、非洲部分地區,在埃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。現在歐洲、美洲、澳大利亞和中國等許多地方都有栽培。印度栽培紅花面積最大,為60多萬公頃,約佔世界紅花面積的50%;在中國自魏朝至今亦有1700多年的栽種歷史。目前在中國的各地多有栽培,主要產於河南、新疆、河南、四川和浙江等地。紅花又名紅藍花、黃藍、刺紅花、草紅花。
本草學考證認為,「紅花」始載於《新修本草》,「紅藍花」首見於《金匱要略》,「黃藍」首見於《博物志》,「刺紅花」見於《四川中藥志》,而「草紅花」見《陜西中藥志》。《本草圖經》:「紅藍花,即紅花也。……葉頗似藍,故有藍名。」《本草述鉤元》:「紅藍花,養血水煎,破血酒煮。」產於懷慶府的稱懷紅花,產於商丘地的稱散紅花,產於齊魯地的稱大散紅花,產於巴蜀地的稱川紅花,產於三秦地的稱西紅花,產於滇省的稱雲紅花。
紅花也是中國著名的傳統醫藥,文獻古籍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「紅花,破留血,養血。多用則破血,少用細養血。」 《本草綱目》:「活血潤燥,止痛,散腫,通經。」《新修本黎》:「治口噤不語,血結,產後諸疾。」都曾記載紅花的使用功效。
紅花具有活血化瘀,改善心肌缺血的藥用功效。紅花的花可作通經藥,有破血、活血、消腫止痛的作用,主治婦女月經不調。同時,花含有紅花素 (carthamine) 可提取優良的天然紅色色素。在中國唐朝李中的詩句「紅花顏色掩千花,任是猩猩血未加」即是表現紅花染料在當時的重要地位。
另一方面,紅花的種子含油量達55.38%,可以榨油,脂肪酸組成中富含亞油酸、油酸以及豆蔻酸、棕櫚酸等,還有豐富的維生素E,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。其中紅花油的亞油酸含量高達70-80%,居食用油之冠,對人體心血管系統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,長期食用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清膽固醇,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,是高級營養油和烹飪油。
醫藥上紅花油廣泛用作抗氧化劑和維生素A、D的穩定劑。紅花油富含多不飽和脂肪,用紅花油可製造人造奶油、沙拉油、食用油,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。榨油後所剩下的渣塊含豐富的蛋白質,還可以當飼料餵養牲畜,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品。由於紅花油中的亞麻酸量很低,也是良好的工業和醫藥用油,還可作油漆、精密機件的噴漆和塗料,也是製造醇酸樹脂的原料。
傳統上,紅花一直是作為藥材和染料的植物,但是近年來,由於紅花生長期短,從播種到採收一般只需要120天,環境適應能力強,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栽培管理簡便,適用於機械化耕作與採收,產量和含油率均高,因此是目前世界上發展非常快的油料經濟作物。